在河北省隆化县,31450户农户成为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资产收益分红的直接受益者,年均可支配收入比3年前增长近40%。
隆化县地域辽阔,草丰水沛,是历史上北方游牧部落的主要活动地区,养牛传统绵延不绝。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隆化县陆续推进了黄牛改良,形成了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为主,安格斯等高端肉牛为补充的优质肉牛种群,肉牛养殖逐渐成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隆化县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聚焦肉牛主导产业,按照“生产高效+加工提质+科技引领”“抓两头(繁育、产品)、促中间(养殖、加工、交易、物流)”发展方向,强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两大保障,建立健全品种改良、疫病防控包養網、科技服务、饲草饲料四大服务体系,构建起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同时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探索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联农带农新机制,让“一头牛”的带动力得到充分释放。
填补种业研发短板,肉牛良种覆盖率达100%
肉牛体型健硕、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养殖户的成本就能降下来,效益也能增上来。虽然通过开展黄牛改良,优质肉牛品种在全县的覆盖率有所提升,但在几年前,由于部分农户还保留有一定数量的传统品种公牛,经过几代杂交后会出现品种退化现象。
用当地养殖户的话说,“前几年一家养几头牛,也是一头一个样,有的牛吃得再多,体重也上不去,价格也总是差那么点儿。”
“良种是产业园推动肉牛养殖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全县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在隆化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治民看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当务之急就是补上产业发展的短板,首要任务就是强化肉牛种业。
创建之初,产业园针对肉牛品种多、优良种群规模小、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育种技术体系薄弱等问题,通过实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大力推动河北省肉牛科技创新及纯种繁育中心建设。
在产业园推动下,由北京安伯胚胎生物技术公司与河包養北天和肉牛养殖公司于2022年合资成立河北奥奈特肉牛种业公司,在偏坡营镇建成占地140亩的肉牛种质资源研发中心及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基地。
春日暖阳下,记者在示范基地看到,随着标准化牛棚的空气墙收起,佩戴着耳标、体色棕红、头部呈白色、体型外貌基本一致的华西牛在吃饱喝足后成群走到棚外的活动场所。
据基地负责人刘文忠介绍,目前公司保存的肉牛种质资源主要是华西牛和西门塔尔牛。其中华西牛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肉牛新品种,具有体重大、生产速度快、肉量产出多的特征,成年公牛体重能有900公斤,净肉率可达到近54%。
“我们设计存栏纯种肉牛2000头,计划年生产优质高产肉牛体内外胚胎2万枚(繁),为规模化肉牛场生产优良纯种肉牛后代1万头。”刘文忠说。
隆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利民说,繁育基地通过冻精冷配、胚胎移植等技术,实施母牛品种改良,大大提升了产业园肉牛良种繁育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持续扩大肉牛良种覆盖面,目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从品种上为养殖效益提升和优质牛肉生产建立起支撑。”
推动产业全链发展,二三产业产值占比超八成
有了优良品种,产业园还通过大力示范推广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养殖模式,研发出不同肉牛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让肉牛养殖迈向了科技化。“但要扩大养殖规模包養網,提高农业附加值就需要打造肉牛产业链条,完善薄弱环节。”李治民说。
隆化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艳春说,在几年创建中,产业园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产业链延伸。一方面,持续开展肉牛屠宰分割与精深加工一体化建设,在原有产业链条基础上,加大对河北冀康商贸、北戎牛业等深加工基地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新增高档肉牛现代化分割生产包養網线,将年加工能力提高到4万吨。另一方面,重点实施牛肉冷链物流提升工程,逐步构建牛肉主产区和主销区有效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立起“产地+冷链运输+销售”的快速运输体系,既保证商品质量,也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
同时,加大品牌农产品营销和宣传力度,在通过建立专卖店、专柜打开直供直销渠道的基础上,创新品牌农产品营销方式,通过“互联网+肉牛”打造出肉牛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加强品牌宣传和集中销售,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链接,让优质肉牛产品的规模销售与品牌效应形成良性互动。
而且,产业园还着力向肉牛养殖的上下游拓展链条。立足全县4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和48.7万头肉牛存栏量,扶持建成华商恒益肉牛饲料加工厂、信德生物科技有机肥加工厂、张三营大牲畜交易市场等。“通过产业链条打造,我们既要实现肉牛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也要推动种养的生态循环发展。”隆化县农业农村局生产科教管理办公室主任马立军说,目前园区二三产业产值占到总产值的80.5%。
青贮窖、饲料加工车间、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屠宰加工车间……在建有150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的承德北戎生态集团,肉牛养殖已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在玉米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和牛肉精细分割,主推包養冰鲜牛肉的基础上,这几年我们又开发出牛肉罐头,并通过直播带货打开新的销售新渠道。”承德北戎生态集团总经理闫岭说,下一步公司还将加大力度研发牛肉预制菜等产品,将更多新品类牛肉消费品推向市场。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早上给牛喂过饲料后,汤头沟镇疙瘩营村肉牛养殖大户刘亚军稍事休息后,便开始为下午的喂食配料了。
“我是两年前才从外地返乡开始养牛的,从建牛舍到技术培训,产业园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刘亚军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对记者说,现在他一共养了300多头牛,“有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我一个人就能喂几百头牛,而且在全县肉牛形成产业链条、养殖总体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养殖成本能保持相对稳定,养的牛也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在紧邻奥奈特肉牛繁育基地的河北金桐牧业养殖公司,目前仅4个人就养殖了2000多头牛。公司负责人刘凤林说,他从5头牛开始养起,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到两三千头的规模,“仅这两年在产业园扶持带动下,存栏量就增加了一倍多。”
其实,刘亚军和刘凤林既是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的受益者,也成为联结带领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的引领者。
许利民说,在金桐牧业近两年扩大养殖规模所建牛舍中,产业园整合涉农资金投资1200万元。从牛舍建成的次年起,金桐牧业每年要按涉农资金投资6%的比例向所在地镇政府返还72万元,由镇政府统筹分配,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并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向脱贫农户倾斜。
数据显示,目前产业园入驻企业16家,肉牛产业合作社达220家,家庭农场达148家。各经营主体除直接带动农户外,还带动5.23万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75个行政村享受到资产收益分红。
另外,产业园还建立“政银企户保”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为所有肉牛规模养殖场提供金融信贷支撑,有效破解了养殖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园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搭建起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风险共担的融资平台,有效解决了全县肉牛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由此,每个乡镇都培育了一批肉牛育肥和能繁母牛生产大户,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蝶变效应”。